本文特别感谢苏佐老师(笔名泸翁)部分文史资料提供,以及感谢罗老师和郭可夫老师提供部分照片,各位老师对泸州文化的记录和考证才值得我们后辈尊敬。
很多今天的泸州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段有趣的历史,就想沽酒客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曾经让泸州接近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虽然今天说起来会被一些人讥笑,没得啥子,你笑你的,我写我的。不过忍不住啰嗦一句确实可惜了。
1950年1月1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1950年9月改称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原来叫川南行署区) 在自贡市宣告成立。张国华为主任,郭影秋、刘披云为副主任,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西南军政委员会。
1950年1月1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机关从自贡市迁至泸县(现泸州市)花园路公安校内,1950年1月下旬张国华离职率十八军进军西藏,同年2月 1日李大章接任行政公署主任。1950年7月增补罗忠信为副主任。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实行委员会制度。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1950年9月正式任命王维纲等28人为川南行署委员会委员。
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辖泸县(隆昌)、内江、乐山、宜宾4个专区专员公署和泸州市、自贡市人民政府,4个专区辖36个县(市)人民政府,自贡市辖5个区人民政府,泸州市直辖南城、北城及小市、蓝田、瓦窑坝共五区。
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后,逐步建立了工作机构36个。今天看来川南行署区,又称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居然是1950年至1952年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行署政府驻地为泸州市,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2年,川南行署区撤销,与川北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1952年9月1日川北、川南、川西、川东四个行署合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51年2月21日,隆昌县李市乡的三义村飞地划归泸县。
1951年2月24日,叙永县的大坝、定远、金鹅、清水4乡划归古宋县。
1951年3月,撤销沭爱县,并入高县。
1951年4月1日,叙永县的护国、大朝、上双、白鹤、打鼓、洞溪6乡4场划归纳溪县。
1951年4月13日,设立宜宾市(县级),以宜宾县城区为其行政区域。
1951年4月13日,自贡市第三区所辖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五十二共7保,及原八保5个甲、九保6个甲、十六保3个甲划归第一区;第一区所辖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共4保划归第三区。
川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
1951年6月4日,古蔺县的大石姆乡和墩子场划归叙永县。
1951年6月4日,泸县的南城、小市、兰田、罗汉、泰安、石棚、和丰等8镇和新民、太平、胜利、柏杨、民联、奎峰、群乐、一心、联胜、新联、和平、龙溪、鱼塘、上坝、下坝、石岭、张坝、桔子邻玉、沙湾、玉京、九川、沙茜、忠义、宝珠、玉白、爱民、南城、黄角、龙华、寨子、古佛、马鞍、大地、梨子、石虎、华阳、德祝等38乡划归泸州市。
1951年6月14日,资阳县在境内的飞地第七区堪家乡二、三分会地区划归资中县。
1951年6月26日,纳溪县原第四区(七个新乡)和三区大妙乡的5个村划归江安县;江安县所辖二区大渡镇、人民、和平、裕丰4乡镇,以及大妙的2村划归纳溪县。
1951年6月28日,荣县第十二区所属郑家坝、水口村两地划归仁寿县。
1951年6月,隆昌县的石羊乡和庙坝乡一、二、三、六保划归富顺县。
1951年7月17日,设立内江市(县级),以内江县城区为其行政区域,由内江专区领导。
1951年8月24日,设立五通桥市,以犍为县属第八区五通桥为中心的6个乡镇(五通桥、牛华溪、竹根滩3镇,金山、辉山、金栗3乡)为其行政区域。说明:牛华溪等属乐山县。
1951年10月16日,荣昌县与隆昌县共管的界石、荣隆2乡互划,界石乡划归隆昌县;荣隆乡划归荣昌县。
1951年10月28日,庆符县的南广、南岸管辖全境,盐平乡的大石、中坝、金榜3村划归宜宾市。
1951年11月10日,庆符县二区潆溪乡所属罗沟、白果坪、冲老上3飞地划归宜宾县。
富顺县富隆乡的部分村划归隆昌县先锋乡。
华阳县顺河乡划归彭山县,永安乡十一保的部分地区划归仁寿县;仁寿县苏秦乡及皇觉寺、普林场孙游二坝划归华阳县。
1952年1月,泸县专区于1952年1月迁驻隆昌县城,更名为隆昌专区,同年12月20日迁驻泸州市,更名为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
据老一辈人说,川南行署虽然解散了。但是,那个大楼很有气势。那时候川南行署的地址还不叫公安校。那里是花园路,原培基小学校址,其左边是城隍庙。川南行署撤销后曾经在那里成立了四川化工学院,1958年院系调整,搬迁到成都与川大工学院合并在磨子桥新建成都工学院。
中城公园旁边钟鼓楼、铁壕杆对面,南定楼、明代道台府、清代考棚所在地。只可惜原苏联专家设计的园林式建筑现已铲为平地,现在这个行署是一点也没有了,连证明的理由的没得了。不过还好有照片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