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制造业是我区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 战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 意见》(国发〔x〕X 号),进一步推动我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 展,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和 生产体系升级,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 到 x 年底,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 60%,工业重点行业建设一批工业云服务平台,工业云企业用户数较 x 年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 12%,库存周转率提高 25%,能 源利用率提高 10%。全区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企 业等示范标杆,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制造新模式,初步形成 跨界融合的制造业新生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明显提升, 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宽带网络对 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促进作用全面提升。宽带普及率提高到 75%, 新一代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 代信息基础设施,全区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 2.5Tbps。 到 x 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合“双创”体 系基本完备,建成一批全产业链高效协同和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的云 制造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产业链互联共享、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创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双创”平台建设。一是加快“互联网+”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新创业为重点,大 力发展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开放式创新模式,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 集、开放和共享。鼓励建设一批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行业众创、众包、 众扶、众筹等平台,使创新资源配置更灵活、更精准,凝聚大众智慧, 形成内脑与外脑结合、大企业和小微企业及个人协同的创新的新格 局,激发全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以 xIBI 育成中心、现有各类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 支持建设 10 个以上“互联网+”、创新工场等孵化和创新平台。二 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云制造、云设计、云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以工 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面向 x 制造业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为突破口, 不断总结提升和应用推广,重点在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我区优势 特色领域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建立重点行业工业云 服务平台及工业大数据平台服务功能,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 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云服务缩短研 发周期、提高响应速度、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快速提升企业信息化 水平。
三是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开放“双创”平台聚集的各类资源,加 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合作,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 建立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一是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研发生 产和推广应用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 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 加快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软件、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 技术等在装备、产品中的集成应用,建立“可感知、可计算、可交互” 智能装备、智能产品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产品价值链向高端跃升。二 是推动生产、管理全过程智能管控。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设备 管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推广信 息物理系统(CPS)应用。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 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柔性制造等技术在生 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制造工艺的 仿真优化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 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 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智能管控。
三是推动生产和商业模式创新。 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 信息通信技术,开展远程诊断、在线运维、过程优化、个性化定制、 供应链等服务,探索协作和价值创造模式,形成新的研发、制造和组 织方式。(三)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一是推动基于消费需求 动态感知和协同制造模式的创新。鼓励大型企业加强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匹配精度和调动效率, 开展网络协同制造,缩短对客户服务的响应时间,促进供给与需求精 准匹配,实现服务与制造的无缝对接。推动中小企业加入核心企业的 产业链体系,提高产品配套能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化制造产业 链,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形成区域协同制造发展新模式。二是推 动企业采用众包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支持有能力的大中型制造企 业通过互联网众包平台聚集跨区域标准化产能,满足大规模标准化产 品订单的制造需求。鼓励中小制造企业通过众包模式构筑产品服务运 维体系,降低运维成本。三是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鼓励 生产企业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生产服务价值链重构,由生产产 品为主向服务型转变。借助智能传感、宽带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和产品、环境参数等信息,通过数据建模分析、 专家诊断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鼓励食品、药品等行业企业 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构建全流程追溯体系,保障产品从原料采购、生 产、经营、流通的可视化、透明化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 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四)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一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统一部署, 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在全区城乡普及,不断 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实施“光网城市、提速降费” 计划,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促进网间互联互通,大幅提高网络 访问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使互联网下沉为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都能使用,人、机、物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到 x 年,基本实现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中小企业全光纤覆盖,平均网络速率达 50M 以上。加快建设基于 IPv6(互联网协议第 6 版)的下一代高速 宽带网络,提升网络承载综合业务的性能。推动电信运营商骨干网络 升级,分步实施出省带宽改造和扩容,到 x 年新增 1.5T 出省带宽, 满足 x 西部云基地、“智慧 x”大数据中心项目运营需求。二是做大 做强软件产业。充分发挥软件产业支撑和基础性作用,扩大和加强软 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鼓励支持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跨界融合、协同 创新,力争在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利用软件技术 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和 智能化,实现智能管控。
鼓励具备一定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的工 业企业,发挥信息化和行业经验优势,开发服务于行业信息化的解决 方案和产品,提供社会化服务。三是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推进物联 网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重点推动 RFID(射频识别)、传感器、网 络通信等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建立集研发制造、配套集成、示范应 用、标准推广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四是培育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支持互联网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开展面向重点行 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的技术研发 和示范应用,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开展试点示范,为中小 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系 统解决方案业务剥离重组,推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充分发挥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粘 合剂”作用。(五)支持融合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动跨界协作、交流。鼓励 互联网、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度合作交流,为传统企业量身定制个 性化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并提供咨询、设计、数据分析挖掘、流程优 化、运营管理等服务,引导资源向实体经济服务。大力推进产学研协 同创新,积极推动企业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服务机构之间的深 度合作与协同发展,将基础性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研究成果 转化。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联盟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聚集产业各方力 量,搭建跨界融合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促进交流、合 作与共享,切实帮助解决行业融合发展及企业转型的现实问题。二是 定期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工作。以我区被工业和信息化 部列为全国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试点省份为契机,通过评估工作掌握 全区两化融合整体情况和发展态势,及时制定有针对性地推动政策。 同时,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薄弱环节和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采取有 效的推动措施提升两化融合水平。根据评估结果,树立行业两化融合 标杆企业,强化行业对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经验交流与 扩散,不断提升企业推动两化融合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深入推进两化 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依托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我区 31 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和 1 家 服务机构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帮助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推动两化融合的方法,争取到 x 年实现全区 1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贯标工作, 打造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六)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一是鼓励企业优先使用国产 软件、硬件和技术服务。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 力建设,做到可信、可控、可管,使工业控制系统具有抵御高强度连 续攻击的能力。
在嵌入式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云安全等 领域,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二是加强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 国产密码应用。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系统密码保障体系,完善密码基 础设施建设,提升密码使用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电力、天然气、化 工等领域优先使用满足需求的国产密码算法及产品应用,实现自主可 控,确保安全。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关键设备的信息安全 测评工作。电力、化工、冶金等重点领域的有关单位要请专业技术机 构对所使用的工业控制系统关键设备进行安全测评,检测安全漏洞, 评估安全风险。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等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建 立和引进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安全评测、认证机构,提升用户对云计算、 大数据服务提供商的信任度。四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工作。各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督 促检查,推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和安全保密检查的制度化、 规范化、常态化。建立信息安全漏洞信息发布制度。开展工业控制系 统信息安全漏洞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工作,及时发布有关漏 洞、风险和预警信息。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改革,放宽新产品、新业态的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 监管,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有利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 合发展的环境。
适应制造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趋势,积极发挥行 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 产学研用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融合标准制定和公共服务平 台建设。围绕新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 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网络。 (二)加大财政支持融合发展力度。加大自治区信息化专项资金 对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 设备智能化改造、“双创”平台建设运营和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提供支 持。充分发挥现有相关专项资金、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系统解 决方案能力提升和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财政资金 支持方式,鼓励政府采购云计算等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支持中小微企 业提升信息化能力。 (三)完善税收和金融政策。税务、财政等部门要结合“营改增” 工作,全面落实增值税优惠政策,支持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新业 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 选择一批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产融合作试点,支持开展信用贷 款、融资租赁、质押担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双创”平台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 进一步推广知识产权质押,创新担保方式,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信贷风 险分担机制。
(四)强化融合发展用地用房等服务。支持制造企业在不改变用 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制造业与 互联网融合的新业务、新业态,实行 5 年过渡期内保持土地原用途 和权利类型不变的政策。出台支持政策,积极盘活闲置的工业厂房、 企业库房和物流设施等资源,并对办公用房、水电、网络等费用给予 补助,为致力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高效 便捷的专业服务。(五)加强融合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和工作宣传。深化人才体制机 制改革,完善激励创新的股权、期权等风险共担和收益分享机制,吸 引具备创新能力的跨界人才,营造有利于融合发展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的良好环境。在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 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加强融合发展 职业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在大中型企业推广首席信息官制度,壮大 互联网应用人才队伍。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企业和示范项 目,大力宣传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积极通过媒体、网上展示、现场 会和交流会等形式扩大推广范围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