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18B102)
摘要:本文将简要论述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创新的可行性,其中主要包含互联网技术支持及平台支持两个方面,并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内容提出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创新路径,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旨在促进物流专业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及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呈现出普及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也提出“互联网+各行各业”的发展理念。“互联网+教育”是教育现代化改革的重要途径,能够为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及平台支持,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及社会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创新可行性
(一)互联网提供技术支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产生新型的教育模式,即“互联网+教育”。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至各个方面中,信息化教育的颠覆性变革正在影响着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互联网具有高效、便捷、多样等优势特点,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够为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专用网络、移动终端、教师及学校由学生挑选是“互联网+教育”的主要特征,高校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途径,有效的打破时间及空间对于学生物流知识学习的限制。在未来的现代化教育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主要围绕着互联网展开,信息知识可以在网络之中流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二)互联网提供平台支撑
高校物流专业教育模式的现代化改革中,将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有效性。首先,高等院校可构建物流专业在线学习平台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在平台中纳入国内国外各名校中的课程内容以及专家课程,学生登录在线学习平台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是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互联网平台中交流平台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问题,教师与学生可借助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学生之间可借助在线交流平台沟通学习方式、探讨学习内容、分享学习经验等,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最后,互联网极速能够为物流专业提供职业培训平台,不仅向学生传递职业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及就业的机会。
二、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合理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为教育活动提供基本的指引方向,缺少明确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会使得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缺少构建方向。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多数高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首先,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缺少特色。不同的高等院校教学特色及校园基本条件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高等院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应该与本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相结合,并根据高校所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计划。其次,高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存在倾向化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物流管理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较强,社会实践能力偏弱,继而无法胜任物流企业对于一线工作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互联网时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课程设置缺少特色、课程内容相对滞后口实践课程缺失。首先,现阶段高等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之中主要沿用“三段式”的课程结构,即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三大类。“三段式”课程模式更加适用于而培养研究型人才,对于物流专业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的提升。其次,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因此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高校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及时进行更新,保证培养出的物流人才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产业的需求。最后,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现实,多数的高等院校针对物流专业的实践课程开设不足40%,为完成教育部门针对物流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1:1的目标要求,因此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亟待提升。
(三)现代化教学能力不足
互联网时代物流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存在现代化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中包含“双师”教师力量不足与现代化教学不力两个方面。首先,物流专业中“双师”型教育模式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现阶段我国物流专业教育中双师理论明显不足,其中多数具有“双师”教育资格证书的教师,通过理论考试而获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力待提升。“双师”教师资格的认证应更加严格,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的文凭以及企业的工作经历而获得。其次,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现代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及路径,普遍高等院校已经完善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校园网络的覆盖,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制作网络教学视频的能力待提升,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物流专业创新发展的质量。
三、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基于现阶段我国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高等教育中应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就业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及创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物流专业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为: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主要导向,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使得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物流理念及实践能力,并熟悉现代物流产业中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方式,能够满足物流企业对一线工作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其中物流专业教育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育中心,主要至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能力,在强调物流专业职业能力本位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应不断完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以提升物流人才的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以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过渡发展,注重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及实用性。其次,物流专业教学课程中应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职业素质、职业技术、核心能力、知识拓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竞争力。最后,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应以线下课程及网络课程相结合,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获取更多知识,极大程度上丰富物流专业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及视野。
(三)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
物流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大量的教学内容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的现代化改革,能够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路径,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视频、图片、音频、文字等多样信息传播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因此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教师在物流专业教育活动中,应不断提高自身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别及制作网络教学视频的能力。高等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工作,并制定针对教师开展现代化教学工作的监督管理政策,通过对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监督及激励政策,切实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及水平。
结语
通过本次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的分析研究,为高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提供创新路径,其中主要包含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及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通过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继而满足现阶段物流行业对于大批量及高质量现代化物流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典斌.试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
[2]王潇,王岩,王颖,凡晟,潘蕾,钱晓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复合型物流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08)
[3]张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才智,2017(02)
[4]徐琴.物流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教育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适用性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