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6字,读完约3分钟
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必须遵循“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四项原则。
第一,及时准确,争夺舆情引导先机
研究表明,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理讲求四小时的黄金原则。该事件可能会在4小时内大量转发,并将在24小时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如果此时政府部门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争取舆情引导先机,
确有效地引导舆情,那么各种谣言和谎言将不断扩大和传播,引起公众的质疑,误导公众,导致事态不断的扩大,把舆情危机推向了高潮。
因此,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必须首先到现场了解事件情况,跟踪和分析舆论,制定沟通议程,组织权威评论,诚实对待公众,回应社会关注和疑虑。与公众进行平等对话和互动,及时进行调查,并进行问责。只有在事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才能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行事,坦诚处理,以稳定公众不满,避免虚假信息流通的谣言,控制事件处理的话语权,并赢得舆情引导主权。
第二,公开透明,用事实来回应舆论质疑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非常关注事故发生原因,造成的损害,涉及的责任等。基于社会监督的积极性,很容易质疑事件的进展。如果政府没有及时公开相关情况,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谣言和虚假信息将淹没整个网络,这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政府的声誉和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一些害怕家丑外扬的地方官员总是喜欢千方百计的去压制媒体报道,删除网友的言论,甚至使用威胁,恐吓,殴打拘捕等暴力手段来阻止公众和媒体显示监督智能。结果往往是越大压,媒体和公众就越会被监督和曝光所吸引。事件的关注度越高,更暴力的应对措施将引起越来越多的批评,舆情的危机将爆发两次。因此,在突发事件下,政府不是要压制,而是要积极,全面地,高频率互联网网络舆情应对,多渠道地发布事件信息,以满足媒体报道的需求和公众的知情欲望,赢得舆情的引导主动权。
第三,规范有序,避免负面舆情再生
在紧急情况下,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事,并建立自己良好的信誉。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有序引导的原则,以客观合理的方式回应社会,特别是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信息和谣言,以积极互联网网络舆情应对,理性,和平的方向指导舆论的发展,实现法律效力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因此,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考虑普通人的心理认知,并按照社会常识妥善处理。一旦合法性和合理性发生冲突,就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情绪化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损害法律权威的情况下,应该安抚舆论情绪,以避免舆论危机再度出现。
第四,适度科学,维护政府信誉
在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注意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科学,适当的指导原则。首先,回应舆论话不要说的太绝了,紧急情况发生后,面对媒体声明,还有发言权,以免授人以柄,并在舆论中陷入被动。第二,面对民意要求,不应有过度的承诺。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平息公众情绪,一些官员可能会在与公众的互动中对媒体做出过多的承诺。一旦承诺没有实现,结果是使得自己是被动的,受到更大的舆论压力并且付出更多代价。
速推舆情告诉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对骤升的舆论压力,政府部门必须从形势中汲取教训,从容应对。通过舆情监测工具的应用,我们可以获得网络舆论动态,了解公众和媒体在紧急情况后所说所想是什么,了解舆论背后的民意诉求,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舆情危机。
标题:政府应如何应对或处理互联网舆情突发事件?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