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制造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技术、柔性生产技术、智能化生产技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深刻地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深度重组。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交叉融合,拓宽了制造业的广度、深度和内涵。
产业互联网(注:本文将“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视为可以互换的概念),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战略布局,全球领先企业积极行动,我国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如腾讯、大型制造企业如海尔等,都加大了布局产业互联网的力度。
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从国家政策来看,加大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也是国家支持的一个重要方向。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应用提出了战略规划。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了20项具体措施,推动产业互联网加快应用。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将建立起为产业互联网在不同规模企业应用的基础架构,对小微企业应用产业互联网将起到推动作用。这说明产业互联网应用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在国家产业战略上,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战略。
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很多企业面临着招工困难、生产转型难、供应链重构难等问题,而产业互联网应用较多水平较高的企业,在疫情之中表现出明显的灵活性与更好的适应性。这使不少企业认识到拥抱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可以预期,在后疫情时代,产业互联网应用将获得更快的发展,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二、后疫情时代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第一,企业将互联网应用到企业生产、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动力将大幅度增加。
在疫情发生之前,很多企业对产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一直缺乏足够的动力,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的数字化,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营销领域。在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开始尝试着使用各类线上办公等新模式,并实现了线上开工,这使企业开始尝到数字化的甜头。
据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对50家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能够将此次疫情的负面冲击减少到最低。从生产方面来看,过去在数字化设备采购及应用方面投资较为积极,而企业内部管理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协同等方面,投入不足。疫情期间,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大大增加,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大工业机器人的投入力度,这将在疫后推动企业向更深度的数字化转型,采取更加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既减少生产对人工的依赖,又提高生产的柔性化程度,可以更适应需求变化、更低成本地调整产能。
例如,海尔旗下COSMOPlat联合各生态资源方共建、共享“企业复工生态链群”,协助海思堡集团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型,3天实现了火线复工转产医疗防疫物资。
又如,在疫情期间,通过紫光工业互联网的工业设备物联平台,能够通过平台采集的设备数据了解产线实时运行状态,对产线设备进行远程运维和智能诊断,为其口罩生产过程提供远程技术保障。品控云服务通过AI视觉检测口罩正反面污渍、焊点衔接口、尺寸、排齿、瑕疵等问题,剔除不良品,提高生产效率。这样产业互联网平台有力地助推了企业转型生产防疫物资。在这些案例的激励下,很多企业将会加大应用产业互联网的力度。
第二,制造服务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将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使产品能够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包含更多服务内容的解决方案。企业将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新经济时代特点,提供更加完整的“包”(bundles),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等。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行业中所包含的服务内容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制造企业将利用产业互联网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和在线支持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便捷化的电子商务等服务形式。
例如,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兴起的C2B(从客户到商家)将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C2B模式并不是简单一种定制化生产方式,而是一种利用电子商务形式,将现代柔性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高效供应链、敏捷设计等多种经营模式进行深度整合的新型商业模式,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将增强企业的柔性化生产能力,从社会整体生产方面推动从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数字化时代的个性化、柔性化、多样化生产转型。
第三,推动产业全链路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
互联网在产业领域的应用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在最开始时,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商业流程中某环节的直接替代,从而提高该环节的效率。然后,是通过简化或者重构的方式对商业流程的再造和优化,推动商业流程的创新,进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再然后,对生产流程的信息化与互联网化,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生产过程与企业供应链、营销链的全面对接。再然后,产业互联网推动了供应链的智能化,实现价值链的全过程数据化。
产业互联网也将推动企业创新向2.0阶段转化,即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创新模式,从单一环节创新向全面创新转化,从单一部门创新向全员工创新转化。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将极大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据工信部初步统计,在305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中,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使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2%。在企业方面,某家电企业的一个注塑车间,通过引入产业互联网,原材料库存减少80%、智能装备提升生产整体效率17%、故障响应时间缩减80%、故障率减少36%、停机时间缩短57%、检验成本下降55%、外观检测精度上升80%。
三、后疫情时代产业互联网发展路径
一是以数据驱动价值链。
其核心是基于数据协同的价值链分割与整合,在具体方案方面,包括制造过程数据化,即通过工业大数据的方式,预测化生产过程,不但通过大数据,预测并减少生产过程的故障。通过生产过程的数据化与智能化,实现按需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引进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实现从自动化工厂到智能化工厂的转型。制造过程一体化,依托移动互联网终端等智能设备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整合。将企业的创新活动、供应链、营销链等数据全面整合到产业互联网平台中,从而使企业实现由数据驱动价值链。
二是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推动大型企业平台化发展。
大企业依托协同制造平台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推动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依托平台建设“智能工厂”,重点应用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并融入到平台的资源网络之中。建设一批云设计平台”,通过整合各类设计资源,通过将资源虚拟化、任务分解化、设计互动化、交流社区化等模式,使云平台为设计过程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供应链的智能化,推动“智慧物流”应用,推动协同制造平台应用。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三是发展“1+1+1”模式,即“产业+互联网+金融”。
这种模式是产业发展本身与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的协同发展,其实质是利用互联网打通金融和实体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具体的框架是通过产业互联网化,并利用互联网为产业提供金融服务。例如,在产业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上,实施“科技创新中心+龙头企业+产业金融”的平台组合行动,着力打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建设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社会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银行信贷资金相互结合的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与产业互联网相关的金融服务包括第三方支付、金融超市、供应链金融、与银行体系相串联的整体金融体系、以及又部分沉淀资金带来的有可能转化为资产管理的部分(如现金流管理、众筹等)、开展和主业相辅相成的孵化基金、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以及策略基金。产业利用金融工具,可以发展成为产业资源的聚合器、资产规模的放大器、业务创新的孵化器、业绩增长的驱动器。通过产业、互联网、金融的相互渗透与支撑,可以达到串联整个生态圈、盘活存量、重塑产业结构的作用。
四、若干建议
一是打造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平台处于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核心,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建立全国(全球)协同的研发设计、客户关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能力。
二是建立工业大数据系统等新型基础设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条任务,其中就包括“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
三是积极开展云制造、云设计等试点,打造中小企业云制造平台。
云制造,根据“制造即服务”理念,借鉴云计算模式,在制造资源虚拟化和制造能力服务化的基础上,按需组织网上制造资源,按需为用户提供各类制造服务的新型制造模式。云制造是先进的制造技术、产业互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成果互联网新经济时代特点,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通过这一试点,一方面能够实现现有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的高效御影紫月和,支持制造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为产品制造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云制造也有利于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云设计使中小企业能够实现更低成本的创新,而且,制造过程的数据化与设计过程的无缝连接,将极大地推动设计成本的降低以及设计的可用性。
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企业面临供应链“断链”、运营不畅等问题,而调研表明,应用产业互联网的企业,以其生产的灵活性与智能化、企业运营的数据化与网络化,所受到的影响要小于传统企业。这些事实,将有力地推动后疫情时代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企业已深刻体验到数字化改造的意义,相信此次疫情过后,也会带动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作者李勇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