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收藏,在当今中国绝对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他源于每一个百姓家庭,而价值又体现于每一场拍卖会。
说到中国白酒,“喝品”和“藏品”无疑是近几年新兴并且快速升华的两个词语。中国白酒在当前能迅速的进行两种角色间的互换或转变,是经济价值的体现,也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1、陈年白酒大起大落
几年前,当所有人还在为“酒是陈的香”这个原因,珍藏家中几年或者几十年前出产的白酒的时候,有一部分先知的人,已经将一些名贵品种的白酒,送上了拍卖会。很多人在竞拍其他艺术品的同时,突然看到了穿插在其中的一瓶数十年前生产的陈年名酒,心中顿然会流露出一种惊奇而且欢喜的目光,当再得知价值要远远低于自己所想购买的艺术品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举牌,已经成为不经意的举动。
此后,一场场陈年白酒拍卖会的举行,也将全国各地家庭、仓库所能储备的陈年白酒翻了个底朝天,紧接着,电视、报纸的相继报道,让全民都知道了曾经藏在柜子里准备某年某月某日拿出来喝的那瓶老酒,现在是价值不菲的稀罕物。正是这样陈年白酒贵吗,曾经的“喝品”,无论是贵州茅台酒还是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突然间就变成了“藏品”,所有人都把他们当个稀罕东西,用最敬重的方式认真的包裹、藏起来。不管手中的酒是什么酒,自己就用三个字去理解,这便是“值钱了”。
也有一些老的官员、干部陈年白酒贵吗,在当职的时候,幸得了一瓶或几瓶茅台酒,因为某些原因一摆就是几十年。因为是高端的品牌、品种,又存放了这么久,恰巧又在最当时的“季节”卖了出去,这一下就凸显了他们藏酒的黄金价值。
而那些能高价竞拍回来的人,既感慨一瓶珍贵的白酒能够收藏至今,又欣慰此等物品却被自己轻易获得,便会如获至宝般的将其收入,从此便当成了橱窗中,人人可以观之的艺术珍品。当然,饮酒之人突然看到,绝对会惊讶无比。白酒的价值,就在收藏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2011年到2012年,短短一年之间,国家的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让收藏市场身受重创。中国的陈年白酒也和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一起,犹如坐在一辆开在山间颠簸的汽车上一样,在收藏投资市场大起大落。
2012年之后,经过跌宕的收藏市场又随着金融政策开始回温,而白酒也历经这次挫折之后,反而价值的认可度更加坚挺。在高端白酒的停格间歇期,杂酒开始持续的火热起来。很多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杂酒品种,悄然华丽转身,价值大升。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三花”、“浏阳河小曲”、“湘山”等等,现在的收藏价格都是1万起步。而那些产自70年代甚至年份更早的杂酒的品种,要价都在5万以上,这都是以往没有的现象
2、既藏又喝价值凸显
有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国人对于投资白酒更加理性,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品种让很多观看预展的人驻足留意,而这也是“藏品”华丽转身为高端“喝品”的一个重要起点。。